向“涯”而生,多想“以梦为马”




周五的上午,什么都不想做。
知道还要写案例、体验、还有一堆臭衣服等着我,但是此刻只想把自己扔到沙发上,闭着眼睛发呆。
 

我需要这一刻的安宁。

 
长久以来,我都把自己的时间用角色占满:母亲、妻子、咨询师、公司管理者、老师、学习者,并且把每一个角色都当成是我的正职。在这么多的角色里,似乎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喝斥:你要做好啊!你怎么能够做不到?







我突然很羡慕我的父亲。他退休以后,几乎把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了旅游这件事上。外公、父亲这个角色倒像是变成了他的副职。
可能在外界看来他的方式非主流,但是他却怡然自得。今天去和朋友喝个茶,明天就背上背包去旅行。
他的变化是慢而自然的:从一个急躁的、火爆的中年人转变到温暖的、笃定的老年人。他帮我带孩子,很从容很自由;帮我做饭,也是尽心尽力做满满一桌。自然而然地,他就把生活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。

 
我做不到他那样的放下。这个“放不下”中有我的自恋。人生而有涯,“涯”便是每个人的局限。但是承认自己的局限是个艰难的过程。

 
在咨询中,我总是想着要做点什么,让来访者变得“更好”,但往往处在那种愿望下的时候,我要做的和来访者要“找”的并不那么一致;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我也很希望成为一个胜任的妈妈,想要把自己最好的都给予孩子,但是那个“给”,有时反而让孩子感受到“你在强迫我”。其实做咨询和养孩子很像,当你对于自己的期待和要求过多的时候,相当于是“丢”了对方的期待。承认自己的“涯”,对于我而言是一个不断放下的修炼过程。


而“向涯而生”,承认自己的“涯”,才能够有生的空间。人生有限,在这个狭窄的限度里,哪件事是能够让自己保持生长的愿望的?数来数去,无非就是自己真正喜欢的这么几件事。好像只有做这些
事情的时候,我才有足够的动力去坚持。


比如咨询。人性的不可知的部分与细腻的部分总是让我充满好奇又着迷。你既能够从情感的碰撞中体会到痛苦,也能够为其强大的生命力而惊喜。心理学的理论对于我来说并不如曾经学过的统计学、经济学般复杂难懂;然而人的心灵地图却是最深奥的。即使心理学家们创造了无数的理论,但在咨询的过程中仍然有那么多的不理解与不确定;一个心灵对于另一个心灵的拜访永远都是不完整的。也正是这种不完整性,成为我探索的动力。“来访者教会我们很多”不是书上的套话,而是发生着的事实。


比如养育孩子。如果没有成为母亲,我永远不会确切知道“爱孩子”是怎样的一种心境。刚看了《弗洛伊德文集》,说父母之爱----动人而天真的----不过是父母自恋的再生;这个说法实在是太过于片面了。养育的过程中与孩子的互动才是真正快乐的部分,当然也有牙关咬得紧紧地,恨不得立即打上一顿的时候。怎么对待孩子当然有我们要怎样对待自己的那部分愿望,但是要多得多----从一个被照顾者到一个照顾者,历经了养育的种种不易,学到的不仅是如何爱自己,更重要的是如何爱别人。


又比如和家人团聚;拥有独处的时光;写一些自己喜爱的小文......这么写下去,好像要跑题。没办法,现实生活中,诱惑总是这样的多。“涯”是让我放下做不到的,而“生”是让我沿着我觉得最重要、最喜欢的路途去跋涉。虽然为了这个路要去不断地放下、错过,但也是心甘情愿的。






说了这么多,其实是在说我这一年的感悟。这一年里总是觉得为太多的事情所累,最后觉察是自己“放不下”。所以写下“向涯而生”,就当是对自己的一番梳理和重拾吧。
联系方式

0571–82675530(工作时间:9:00-17:00)

3209343619@qq.com

杭州市拱墅区丰潭路388号1幢308室

浙ICP备2021015320号-1

微信助理 公众号